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疗管理 > 医疗改革 > 医疗改革
编号:12376527
医疗资源社会化——医改新逻辑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6日 中国医药报 2013.09.16
医疗资源社会化——医改新逻辑

     行政化、市场化,何必非此即彼

    医改的争论通常在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观点之间展开,或在行政化与市场化两条道路之间选择。因此,人们通常以为医改只有这样两种非此即彼的选择。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由于担心市场化会导致唯利是图、牺牲患者的利益,因此政府主导或行政化便成为医改唯一可行的选择。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主导了我国的医改。本文试图打破这样一种固化的思维框架,探讨我国医改的新方向。

    行政化还是市场化

    医改道路的选择集中体现在对医疗资源的控制方式上。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解医疗资源:一个是实物角度,一个是货币角度。从实物角度来看,医疗资源主要由医院、医生、药品、检查四个部分组成。从货币角度来看,医疗资源就是医疗费用或医疗经费。

    行政化意味着主要由政府行政部门来直接控制医疗资源,包括政府直接拥有公立医疗机构,然后由公立医疗机构将医院、医生、药品和检查统一控制起来;同时政府行政部门直接控制公立医疗保险机构,直接筹集和控制医保经费的使用。而市场化意味着主要由私人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私人营利性医保机构来控制医疗资源。

    医疗资源行政化具有种种弊病:首先,由于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直接控制资源上,同时保护自己拥有的公立机构,因此行政部门无法承担对全行业实行公平、有效监管的职能,造成医疗行业监管的缺位和无效。其次,由于高度的行政集中控制医疗资源,使得行政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充分的信息,无法调动具体经办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官僚化、低效率和浪费,从而无法很好地满足病人需要。最后,政府行政部门本身的寻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06 字符